电路中经常用到A/D转换器,但对于原理有没有想进一步了解下,以显示自己不止于小白呢,那么请往下看。
----A/D转换器的分类----
包括并联比较型(也叫Flash型)、SAR型(逐次逼近型)、Σ-Δ型等。
并联比较型A/D转换器属于直接A/D转换器,能将输入的模拟电压直接转换为输出的数字量,由电压比较器、寄存器和代码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电压比较器中量化电平的划分是用电阻链将参考电压Vref分压成N份,每一份都接入N个比较器的一端,这样同时将Vi与每个比较器同时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寄存器存储后再通过代码转换器转换出结果。
逐次逼近型(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register)也叫SAR型ADC,属于反馈比较型ADC,也是一种直接ADC。电路包括比较器、D/A转换器、寄存器、时钟脉冲源和控制逻辑等5部分组成。
对这个过程做类比的话就如同用天平去称量一个物体的重量,先加一个最大的砝码,如果砝码更重,再换一个一半重量的小砝码;如果物体更重,那么此砝码保持,再加一个一半重量的砝码,这样逐个调节砝码,直到用完最轻的砝码,最终砝码加起来的重量就是物体的重量。
从这个类比的过程中,我们知道,首先物体的重量不能超过有的砝码的总重量,即模拟量输入大小不能超过芯片的量程;其次最小砝码的重量即为物体重量的分辨率,即ADC的分辨率为 LSB;最后,整个转换过程需要的比较次数为砝码的种类个数,即为ADC的位数(比如12位ADC就需要比较12次)。
Σ-Δ型ADC不是直接根据抽样数据的每一个样值的大小进行量化编码,而是根据前一量值与后一量值的差值即所谓增量的大小来进行量化编码。∑–△型ADC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模拟∑–△调制器,第二部分为数字抽取滤波器,如下图所示
----三种型号ADC的优劣对比----
并联(FLASH)型ADC最大优点是转换速度快,因为是同时比较嘛,它的速度是其他ADC均无法比拟的,但缺点是需要用很多的电压比较器和触发器,电路的规模随着ADC位数的增加会急剧膨胀,即以面积换速度,因此只用在超高速的ADC场合;
SAR型ADC虽然速度比不上FLASH型,但也相对较快,同时电路规模较小,想要更高精度就需要更多时间,即以时间换精度,且其内部比较器噪声和DAC线性度决定了转换的精度。此种ADC在工业场景中使用较多,在DSP的C2000系列中集成的就是SAR型ADC,内部将多个通道进行多路复用,因而所需的ADC数量少,节省了PCB面积和成本;
∑–△型ADC的高分辨率,高精度是其最大的优点,但分辨率较高的Σ-△型ADC转换时间较长,建立时间还会因所使用的数字滤波器类型而不同,用户必须等到数字滤波器的建立时间完全结束,才能取得有效的转换结果,然后才能切换到下一个通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与技术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