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搜"智元新知"关注
微信扫一扫可直接关注哦!

HBase的容错性怎么理解

这篇文章主要讲解了“HBase的容错性怎么理解”,文中的讲解内容简单清晰,易于学习与理解,下面请大家跟着小编的思路慢慢深入,一起来研究和学习“HBase的容错性怎么理解”吧!

  • Master容错:zookeeper重新选择一个新的Master

– 无Master的过程中,数据读取仍照常进行,
– 无Master过程中,region的切分,负载均衡等无法进行

  • RegionServer容错:定时向zookeeper汇报心跳,

– 如果一段时间内未出现心跳,Master将该RegionServer上的Region重新分配到其它RegionServer上,
– 失效服务器上‘预写’日志由Master进行分割并派送给新的RegionServer

  • Zookeeper容错:Zookeeper高可靠的服务,不存在单点故障

通过Web UIs监控Hadoop和Hbase集群
所有Hadoop和Hbase进程都包含Web server
– 通过公开的端口提供信息
– 具体的信息类型和内容由各进程指定

  • Hbase一些重要的端口:

– HBase Master http://:16010
– RegionServer http://:16020
– (0.98)HBase Master http://:60010
– (0.98)RegionServer http://:60030

  • NameNode的端口

– NameNode http://:50070
通过日志文件诊断问题
所有日志认情况下都写到/var/log/hbase目录下

  • 可以通过进程的Web接口访问查看日志文件

  • 可以通过Web接口动态设置日志级别

使用日志文件可以诊断主要问题

  • Thrift and REST 错误仅记录在日志文件中,不会发送给客户端

感谢各位的阅读,以上就是“HBase的容错性怎么理解”的内容了,经过本文的学习后,相信大家对HBase的容错性怎么理解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具体使用情况还需要大家实践验证。这里是编程之家,小编将为大家推送更多相关知识点的文章,欢迎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与技术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