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python编写一个爬虫程序时,经常会需要在post()方法之中设置一个叫做header的参数,而这个参数内实际上是保存了浏览器请求头信息的集合。能够用来模拟浏览器访问网站绕过反爬措施,下文会来介绍一下它的参数有什么用以及要怎么去设置。
每个浏览器在访问网站时都会去带上一个请求头信息,这是为了表示自己的身份信息以及不是爬虫和恶意访问的证明,打开浏览器按F12就能看到请求头信息header了。
而header参数集合内的数据只有一部分是需要去替换掉的,因为另一部的accept和Cache等属性是用来表示浏览器语言、编码方式、数据格式等的,使用通用的固定设置就可以了。
要绕过网站的反爬机制就要将user-agent和host和这两个属性去进行相应的设置,代码示例如下:
headers= { "Host": "httpbin.org", "User-Agent":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7.0; Windows NT 10.0; WOW64; Trident/7.0; .NET4.0C; .NET4.0E; Tablet PC 2.0; wbx 1.0.0; wbxapp 1.0.0; Zoom 3.6.0)", "X-Amzn-Trace-Id": "Root=1-628b672d-4d6de7f34d15a77960784504"} response = requests.get(url,headers=headers)
其中host属性表示的就是哪一个网站发送过来的请求,这里的值是一个用来进行测试的网站,自己在编写这个参数时可以将其改成一些通用的或者是公开的网站。
而后面的user指的就是用户代理了,这个属性内的值保存的就是浏览器的类型、操作系统版本等信息,意思就是这个请求访问网站时是否是正常用操作系统上的浏览器,而header参数的作用就是通过这些属性设置来将自身模拟成正常的浏览器请求。
以上就是关于“Python中header是什么意思?Python中header参数如何设置”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与技术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