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redis中的数据可以有一个过期时间,比如验证码、token等。当数据过期限后,是应该要被删除。
what:
定时删除:
当放入数据后,设置一个定时器,当定时器读秒完毕后,将对应的数据从dict中删除(用时间换空间)。
优点: 内存友好,数据一旦过期就会被删除
缺点: cpu不友好,定时器耗费cpu资源,并且频繁的执行清理操作也会耗费cpu资源。
惰性删除:
当数据过期的时候,不做任何操作。当访问数据的时候,查看数据是否过期,如果过期返回null,并且将数据从内存中清除。如果没过期,就直接返回数据(空间换时间)。
优点: cpu友好,数据等到过期并且被访问的时候,才会删除。
缺点: 内存不友好,会占用大量内存。
定期删除:
定期删除是定时删除和惰性删除的折中方案,即:每隔一段时间对redisServer中的所有redisDb的expires进行随机抽取检查。
redis中有一个server.hz定义了每秒钟执行定期删除的次数,每次执行的时间为250ms/server.hz。redis中会维护一个current_db变量来标志当前检查的数据库。current_db++,当超过数据库的数量的时候,会重新从0开始。
定期检查就是执行一个循环,循环中的每轮操作会从current_db对应的数据库中随机依次取出w个key,查看其是否过期。如果过期就将其删除, 并且记录删除的key的个数。如果过期的key个数大于25%,就会继续检查当前数据库,当过期的key小于25%,会继续检查下一个数据库。
当执行时间超过规定的最大执行时间的时候,会退出检查。一次检查中可以检查多个数据库,但是最多检查数量是redisServer中的数据库个数,也就是最多只能从当前位置检查一圈。
优点: 通过控制定时时间来动态的调整cpu和内存之间的状态,十分灵活。
缺点: 定期删除的定时时间十分重要,如果时间过短,就会对cpu造成很大压力。如果时间过长,就会造成过期数据挤压内存。
how:
总体方案:
redisDb中有两个dict对象,dict内部实现的是哈希表的结构。两个dict对象的名字一个叫dict,一个叫expires。dict用于存放实际数据、expires用于存放有过期时间数据。
当往redisDb中的dict中加入key-value数据的的时候,并且为数据设置了过期时间的时候,会将对应的key和过期时间存放到expires中,便于后期查找过期时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与技术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