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 solt
Redis 在 3.0 之后,引入了 hash 槽(slot)的概念,对 redis 集群划分出 16384 个逻辑槽由所有的 master 节点持有且必须全部分配,当有 key 传入后通过 CRC-16 对传入的 key 进行 hash 处理(CRC16(key) mod 16384),将每个 key 存入对应槽中。也就是在 key -> node 中间添加了一层逻辑层,变成了 key -> slot -> node。来减弱 key 与 node 的依赖关系,也可以很好的减少迁移损耗。
- 优势:
-
迁移时可以点对点迁移。
例如原有 A,B 俩个节点,加入节点 C 后,可以指定将 A 中的若干个槽,转移到 C 中,迁移过程只会影响 A,C 俩个节点,而且不会影响 A 节点中其他槽内的数据。
-
可以灵活地分配负载,通过手动指定每个节点持有的槽数,理论上可以通过持有槽的比例分配到对应比例的流量。
-
- 缺点:
FAQ:
-
为什么 redis 要指定为 16348 个槽?
16348 个槽,只需要占用 2kb 空间,而且 redis 的 master 节点,理论上不会超过 1000,所以 16348 完全满足对于负载均衡的支持。
参考文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与技术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