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缓存穿透
顾名思义,就是请求穿透缓存,直接访问到数据库上,一般的缓存系统,都是按照key去缓存查询,如果不存在对应的value,就会去查找数据库,如果大量的请求直接访问到数据库,那缓存就形同虚设了。
造成原因:大量请求访问缓存中没有的数据
例如:查找Id 小于0的数据、查找Id超级大的数据等一些反人类的数据,并且使用程序大量访问,这个情况一般是有人恶意破坏。
避免:
- 在接口层进行预防,对请求参数进行校验,不合法的参数直接在代码进行拦截,如:id=0 的查询 直接给他return
- 当从数据库中查不到数据时,可以把 value 保存为 null(具体值可以视场景而定),缓存的失效时间可以设置短点(如30s),避免影响正常情况下也无法使用
- 使用布隆过滤器(Bloom Filter),可以用他来先判断一下数据库中是否存在这个这个数据,如果存在再去数据库中查询
二、缓存雪崩
造成原因:大量的key集体失效
避免:
- 对不同的key 设置不同的失效时间,在大量向redis 存数据时,把每个key 的失效时间都加上 一个随机值,比如1-5分钟随机,尽量降低同一时间失效的缓存数
- 做二级缓存,A1为原始缓存,A2为拷贝缓存,当A1失效时,可以访问A2,A1的失效时间设置为短期,A2的失效时间设置为长期,
三、缓存击穿
缓存击穿是指某一个热点key被大量的请求访问,当他失效的那一瞬间,所以的请求就直接打到数据库上了,就像是从某一个点把数据库打穿了。
造成原因:热点key失效
避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与技术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