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重点
“对哪些数据做快照?”——关系到快照的执行效率问题
“做快照时,数据还能被增删改吗?”——关系到Redis主线程是否被阻塞,同时是否正常处理请求
前言
1. 对哪些数据做快照?——全量快照 vs 增量快照
- 全量快照——把内存中的所有数据都记录到磁盘中
- 增量快照——只对一段时间内修改的数据记录快照
2. 全量快照
使用增量快照代替频繁的全量快照可以有效控制数据量较大时带来的各种性能问题。
但增量快照本身有一个致命的空间消耗:需要 “记住”某一时间段内修改过的所有数据
3. 快照时数据能否修改?即写操作是否可正常执行
4. 推荐持久化方案:AOF+RDB
RDB以一定的频率执行全量快照,两次RDB之间,使用AOF日志记录这段时间内的命令操作
- 既能有效防止两次RDB之间,系统宕机导致的数据丢失
- 又能避免频繁RDB导致的fork开销增加阻塞主线程
- 同时,AOF日志仅记录两次RDB间隔之间的操作,下次记录时会清空本次原有AOF日志,避免AOF重写的额外开销
5. 不同场景下AOF和RDB的选择
- 数据不能丢失:RDB+AOF
- 允许min级别的数据丢失:RDB
- 若只用AOF,则优先使用Everysec写盘策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与技术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