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搜"智元新知"关注
微信扫一扫可直接关注哦!

2021-09-15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最近在面试的时候,发现以前很多看过的概念都不熟悉了,我觉得主要是因为现在经常看很多网络小说的时候缺乏思考,很容易导致看这个行为模式已经变的肤浅了。很多东西看过就看过了,很难进到脑子里。所以也决定以后要将自己所学所理解的东西,一点点记下来,变成自己的思考。

老大曾经说过:学习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讲给别人听懂。知识只有输入再重新整理输出,到最终听众能听明白和理解,才是最有效的证明你自己也懂了。同样,写出来的东西,不是给自己做备忘看的。很多时候自己记录的东西,或者自己写的日志,都不会时时刻刻去回顾。其实很难有一个校验的过程。

-------------------------------

上次参加了GIAC,有很多专题。但没有专门针对类似springcloud之类的框架的使用。大部分还是针对具体某个问题的处理。

也许springcloud已经成为了基础的内容。不需要单独再拿出来讲了。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关注架构其实不单单关注这些框架的基础内容,而是这些架构的技术是用来解决哪一类实质的问题。

如果可以将计算机组织架构的层次进行分层的话,从上往下的分层应该是:对外输出的产品、应用架构、基础架构(基础框架)、运行时环境(中间件及JVM等)、计算机语言、操作系统、服务器硬件。我们很多时候是针对产品在研发,很少再下去钻研底层需要的技术,但随着现在互联网大家对底层越来越看重,对架构更熟悉,慢慢的需要的知识领域会往下渗透,上层逐渐变成一些基础的技术了。

随着我们的世界像AI迈进,像基础排序、hash、cas等等算法现在也是变成一些基础需要了解的东西。世界在发展,以前看上去复杂的东西,到现在都会变成基础。以前可能会有一个领域的东西一直在工作,现在很有可能今年流行这些,明天就换成其他流行的技术。真的可谓学无止境。

现在我的心态是慢慢学,慢慢积累,不希望能懂所有的知识,而是能有自己的思想脉络。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与技术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