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搜"智元新知"关注
微信扫一扫可直接关注哦!

Swift vs. Kotlin 漫谈系列之接口

Kotlin 君和 Swift 君在一个团队一起开发已经很久了,由于平台的差异性,他们经常会进行一些技术上的交流(PK),「Kotlin vs. Swift」 系列就是他们在互相切磋时的语录。内容会由简及深,慢慢深入。

技术漫谈

Swift:

Hi,Kotlin 君,Swift 4 发布了,我们今天就基于 Swift 4 的新语法来讨论一下接口吧?

Kotlin:

好啊,接口对我们开发来说是个很重要的概念。设计模式中要求我们写代码要遵循依赖倒置原则,就是程序要依赖于抽象接口,不要依赖于具体实现,也就是要求我们要面向接口编程

Swift:

是的,在 Swift 中,接口被称为协议(即 Protocol ),苹果大大强化了 Protocol 在这门语言中的地位,整个 Swift 标准库也是基于 Protocol 来设计的,可以说 Swift 是一门面向 protocol 编程的语言。

Kotlin:

听起来好流比,那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定义接口的?

Swift:

我们用 Protocol 关键字来定义接口:

protocol SomeProtocol {
    func f()
}

你们呢?

Kotlin:

我们同 Java 一样,用 interface 关键字来定义接口:

interface MyInterface {
    fun f()
}

Swift:

嗯,看起来就是关键字不一样。你们怎么实现接口呢?

Kotlin:

一个类要实现某个接口,需要在类型名称加上协议名称,中间以冒号(:)分隔:

class MyClass: MyInterface {
    override fun f() {
       // 具体实现
    }
}

一个类或者对象可以实现一个或多个接口。实现多个接口时,各接口之间用逗号(,)分隔.

Swift:

我们也是一样的,只是我们不需要写 override 关键字,只有当子类复写父类方法或计算属性时才需要用 override 修饰。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扩展类型来实现协议:

class MyClass {
    //...类的定义
}

extension MyClass: SomeProtocol {
    func f() {
        // 具体实现
    }
}

Kotlin: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与技术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