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建zookeeper 节点命令
create [‐s] [‐e] [‐c] [‐t ttl] path [data] [acl] #创建持久化节点 create /test‐node some‐data #创建临时节点 create -e /temp-code temp-data #创建序号节点,加参数 -s create -s /seq-code seq-data #创建容器节点 create -c /container
-s: 顺序节点
-e: 临时节点
-c: 容器节点
-
查看节点
get /test-node
-
修改节点
set /test‐node some‐data‐changed
-
查看节点状态
stat /test-node
-
查看节点状态的同事查看数据
get -s /test-node
-
set -v 0 /test-node change test
-
查看子节点信息
ls / # 查看/下面的所有节点 ls -R / #递归查看 / 下面所有的节点
-
事件监听
get -w /path # 注册监听的同时获取数据 stat -w /path # 对节点进行监听,且获取元数据信息 ls -w /path #监听目录 ls ‐R ‐w /path : ‐R 区分大小写,一定用大写
zookeeper 时间类型:
- None: 连接建立事件
- NodeCreated: 节点创建
- NodeDeleted: 节点删除
- NodeDataChanged:节点数据变化
- nodechildrenChanged:子节点列表变化
- DataWatchRemoved:节点监听被移除
- ChildWatchRemoved:子节点监听被移除
注意:
- zookeeper是以节点组织数据的,没有相对路径这么一说,所以,所 有的节点一定是以 / 开头
- create 后跟一个 -e 创建临时节点 , 临时节点不能创建子节点
- 容器节点主要用来容纳子节点,如果没有给其创建子节点,容器节点表现和持久化节点一样,如 果给容器节点创建了子节点,后续又把子节点清空,容器节点也会被zookeeper删除。
- 针对节点的监听:一旦事件触发,对应的注册立刻被移除,所以事件监听是一次性的
- Zookeeper数据的组织形式为一个类似文件系统的数据结构,而这些数据都是存储在内存中的,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Zookeeper是一个基于内存的小型数据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与技术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